查看原文
其他

​🍁处暑到🍁吃了三宝健康萦绕,收下祝福快乐到老,快打开~

2016-08-23 长寿健康之家


今日处暑


2016年8月23日

农历七月二十一



处暑中的“处”含有终止之意,处暑就意味着暑天将近结束。今年的三伏已接近尾声,所以称“暑气至此而止矣”



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,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,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,所以养生保健应养肺滋阴和祛暑化湿并重。


随着雨量减少,燥气生成,还应注意防“秋燥”。


吃三宝

养阴润燥,防冬病

       


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


秋燥耗伤人体津液,易造成阴津亏虚。不少中老年人会感到口鼻干燥、咽干口渴、皮肤瘙痒、大便干结等。


此时就要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,如银耳、藕、菠菜、鸭蛋、蜂蜜等,防止燥邪伤害人体阴液。



这里重点推荐三宝:银耳、萝卜、鸭子。


1、银耳:养阴滋补不上火

银耳是著名的养阴的食物,即时阴虚内热的朋友也是可以用来滋补的。银耳和莲子、桂圆、枸杞等一同煮羹汤,最为滋润。



2、萝卜:滋阴润肺,能吃一冬

肺最怕燥,要润着养。而秋天燥,则最伤肺津。萝卜就是一种润肺生津的食物。



3、鸭子:配萝卜,养阴润燥

秋天是最适合吃萝卜老鸭汤的了,滋补的同时还不上火,最重要的是能养肺阴、肾阴,是一道男女老幼都适合的汤菜。


解秋乏

多伸懒腰、多散步

       


有话说“春困秋乏夏打盹”。


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医师成杰辉介绍:处暑过后,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。


此时很多人会有些懒洋洋的感觉,这就是“秋乏”,秋乏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,是人体为补偿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种保护性反应,是人体从活跃状态转入生理性休整期的一个状态。



既然是一种补偿性的保护反映,就说明是有不适应、有所亏的,那怎办才好呢?


1多睡一小时

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,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,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。顺应时节增加睡眠一小时,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,可以让人保持精神。


晚上9、10点就可以入睡,以顺应阴精之收藏,以养“收”气;早上6、7点起床,以顺应阳气舒展,使肺气得舒。

2伸伸懒腰

平时多伸懒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。即使在不累的时候,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,也会觉得轻松。


这是因为,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、肺的挤压,促进心脏泵血,增加全身的供氧。大脑血流充足了,人自然感到清醒、舒适。


3梳梳头

头部有多个穴位,经常梳理头发可以扩张皮下毛细血管,促进新陈代谢,保持头脑清醒,并且消除疲劳。


可以“指”为梳,对头发和头皮进行的按摩。双手伸开,用手指指尖触及头皮,顺经络走向从前额正中开始,以均匀的力量向头顶、枕部、颈项顺序梳理。



4散步、晒太阳

秋季养生不能离开“收、养”,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。


平时多运动是必不可少的,但要适量。处暑是丰收的节气,植物果实成熟,户外风景迷人,此时很适合外出郊游散心。


散步最好选择阳关明媚而又不过于炽烈的时刻,比如上午、傍晚的时候最很好,既能够晒到太阳,也不会因为天气过热、出汗过多,而伤阴。


迎寒冬

秋冻建立疾病防线

       


春捂秋冻是非常实用的生活谚语:

  • “春捂”是为了帮助气血走表散热,促进阳气生发;

  • “秋冻”是为了气血入里保存热量,促进阳气潜降。



因此,处暑后要使身体有一些凉意,不要天一冷就马上全副武装,“秋冻”更利于适应和抗御即将到来冬天的严寒。但在秋冻时要注意腹部、足部保暖。


  • 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、养生先养脚的道理,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。


  • 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,皮下没有脂肪组织,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,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。


因此,夜寝应关好门窗,腹部盖薄被,注意保暖,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腹部受凉。


收祝福

幸福到老,快乐到老

       



处暑来临

朋友圈每位朋友

健康快乐!


处暑来,好运到,
祝福悄悄来报到;
暑气消,没烦恼,
开心偷偷抱你腰;
天气变,福气连,
财源滚滚在天天;
望星空,看笑颜,
祝你笑容不间断!
处暑乐无边!



处暑到,祝福送上:

 祝你心情愉快,笑口常开,

少烦恼忧愁;

祝你好运伴随,左右逢源,

做事顺风顺水;

祝你幸福相伴,生活快乐,

家庭生活幸福美满

天气转凉,祝福永不变,

真诚祝你能快乐过处暑! 



又值处暑时节,

我们一起来"暑暑":
棒棒的身体暑”于你,
美美的生活暑”于你,

火火的事业暑”于你,
满满的财富暑”于你,
真真的爱情暑”于你,
愿一切幸福都"暑"于你! 


赶紧把这处暑健康的嘱咐和幸福快乐的祝福送给更多的朋友吧~


本文由“健康长寿之家(ID:jkcszj-)”编校发布,欢迎分享,未经授权谢绝转载,如需合作请后台留言。本文建议配方、方法为基本方,具体请遵医嘱。

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关注“长寿健康之家”

轻轻一点,健康生活由您掌控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